close


圖自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7月1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一句“加油”,或許對一般人只是普通鼓勵,但對患腦癌的12歲女童林依玲來說,卻成為支持她經歷痛苦的治癌療程,並於治癌後持續參與義工服務的動力。面對逆境不屈不撓,林依玲昨(13日)獲再生會頒發十大再生勇士,成為歷屆再生勇士最年輕的獲獎者。
  20歲的大腦麻痹症患者楊曉林,今日與全港DSE考生一起迎接發榜結果,曾代表香港出戰2012年倫敦傷殘人士奧運會硬地滾球賽,期望將來成為社工,幫助弱勢社群。
  12歲的依玲,2009年確診時只有8歲,正就讀小學二年級。她在幼兒園K3時,日喝6公升水,經常去洗手間,容易疲倦,求診後醫生總說沒病,直到後來不時頭痛,她才被轉介到醫院檢查,確診患腦腫瘤。
  “起初患病時很不開心,驚好痛,不明白為什麼日日都不能回家,因為當時不知道。家人的一句加油令我充滿活力,不再怕個病,媽媽每晚都陪我住院睡覺,否則身邊沒人會無安全感。”這樣的支持和鼓勵,令當時每天都要抽血還要化療的依玲,面對再痛再辛苦的電療都沒有再流過一滴眼淚。
  依玲的所有療程都已完成,後遺症包括雙目僅餘一半視力,走路容易撞倒,經常頭痛頭暈,每天需吃藥打針,但她卻開始義工生活,包括連續兩年當選“活水行學生大使”,連續三年參加“赤腳行步行籌款”,併在紅十字會醫院學校分享患病經歷,鼓勵其他患癌病的孩子。今年暑假,她將到廣西探訪缺水的居民,暑假過後便會升讀匯基書院念中一。
  積極面對人生
  另一位獲獎的楊曉林,和全港DSE考生一樣,今日發榜,她直言:“心情有點複雜,因為今日好開心,但不知明天成績如何。”曉林出生時,大腦缺氧以致患大腦麻痹症,導致四肢乏力、筋腱日漸萎縮,她共動了3次大手術,5歲時第一次手術,翌年及12歲分別接受雙腳放筋及矯形扁平足手術。曉林說,最難面對是睡在病床的時間,住院令她感到十分無助和空虛,“特別是轉到成人病房後,有一種叫天不應的感覺。”雖然終生要在輪椅上度過,但曉林積極面對人生,學習硬地滾球並代表香港參賽倫敦殘奧,現時世界排名第六位。她期望繼續升學,日後能成為社工。
  此外,獲獎者之一的譚湜琛,曾經是運動健將,中學時期是足球、田徑、羽球球的校隊成員,一日之間失去了活動能力,下半身癱瘓,26歲的譚湜琛卻在2012年倫敦殘奧委會奪得輪椅劍擊個人銀牌,並因此認識現在太太,今年初結婚。
  由琤芼行贊助、再生會舉辦的“十大再生勇士選舉”,昨日頒發“十大再生勇士”獎,一同與依玲及曉林獲獎的還有黃瑞群、張文傑、陳家泰、鄭啟文、張世豪、 郭美儀與陳瑞賢,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贊揚再生勇士有堅毅不撓的心和超人的意志,用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堅毅的精神幫助香港各界增加正能量。
(編輯:SN0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n05bnzq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